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信息动态
2018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颁奖
发表日期:2018-05-25 阅读次数:932次

      5月21日晚,“同舟前行 济梦中华”同济大学111周年校庆暨2018届毕业晚会在四平路校区大礼堂举行。校长钟志华,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裴钢、党委副书记马锦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代表,2018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励基金获得者,各附属单位和校内师生代表近3000人参加了晚会。

      11.jpg

      晚会上,钟志华、裴钢为2018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获奖者颁奖。陈以一、龚沛曾等10名师生和校友获得这一同济最高奖项,另有6名学生获追求卓越学生奖提名奖。

      钟志华在致辞时表示,111年来,同济人始终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追求卓越已经成为同济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设置追求卓越奖正是勉励同济人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不断奋勇向前。一直以来,校友始终是学校发展最热情的关注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重要的依靠力量,钟志华呼吁同济人不管身处何处,持续给予学校发展关注和支持。

附:获奖名单

追求卓越教师奖

陈以一:躬行本职 言传身教

      陈以一,1955年出生于上海,浙江省天台县人,工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国家精品课程“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上海市教学名师,获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入选上海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结构工程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参加多部国家、地方标准的编制,主持重大工程建设研究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现任《建筑结构学报》主编、《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执行主编。曾任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担任国家督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员、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共同召集人、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监事长等社会职务。

龚沛曾:为培养卓越人才而不懈进取

      龚沛曾,1953年8月生于上海市;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自控系;现任同济大学电子和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兼任2013-2017年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理事长、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环境噪声防治系统的建立”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的“同济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系统”获全国CAI软件三等奖。主持多项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部评为国家精品教材、连续三届获得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资源课程、一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带领的团队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上海市巾帼建功文明岗;策划、组织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已十届;获得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第六届国家教学名师奖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

追求卓越服务奖

富琴军:践行“服务育人”的创新者

      富琴军,男,1977年11月生,汉族,上海市人,中共党员,现担任同济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兼饮食中心主任、饮食中心党支部书记。在职期间,富琴军同志积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后勤服务工作中,始终严格执行学校“立德树人,服务育人”的目标,坚决贯彻后勤“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赢得了学校、行业同仁的赞誉。富琴军同志爱岗敬业,认真钻研,在行业刊物上多有文章刊登并受到表彰,2015年还荣获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富琴军同志聚焦创新,首创高校大排档、“同城饮食文化交流”机制、原材料溯源系统与管理体系,率先提出营销饮食、智慧餐饮新理念,运用“一线走动式管理”方法,融合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四大创新”工作理念,为加快同济后勤饮食的改革步伐、加强后勤餐饮服务保障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季昕华:打造云计算行业独角兽、帮助梦想者推动人类进步的创业者

      季昕华,男,1979年3月生,2000年毕业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任UCloud联合创始人兼CEO,曾就职于华为、腾讯、盛大,有多年的IT&互联网从业经历,对云计算、安全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历任2008北京奥运会安保专家、2010上海世博会安保专家,工信部专家、上海经信委技术专家、上海科委技术预见专家等职务。曾荣获“2014中国最具创意人物100”奖“2015年度上海十大互联网创业家”“2016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2017上海杨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业新锐”等称号, 2017年当选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季昕华在其事业道路上精益求精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友会事务,关心母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在同济大学2014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受邀作为校友代表发言;2015年在凤凰视频强档推出的毕业季大型策划《毕业歌》活动,作为同济推荐校友重返母校与应届毕业生进行交流,为即将迈入社会的青年一代做关于前路、人生的大型演讲;于2016年受聘于同济“苗圃计划”校友兼职导师,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及社会资源,为母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给予更多帮助和贡献。

追求卓越学生奖

一、本科生

伍三友:一个人强大是优秀,带领一群人强大才是卓越

      伍三友,苗族,中共预备党员,数学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曾任数院篮球社社长、校舞龙队龙头,曾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同济大学励志之星;参与肺癌疾病自动诊断、中国足球大数据分析、螺纹钢自动化统计、幼儿照片人脸识别等项目。参与创建数院助学基地,是数学外卖的创始人兼负责人,组织并参与给全校同学讲课,线上加线下答疑,举办补考前讲座等;被文汇报赞为同济大学暖心助学活动。他组织贫困山区支教,并为贫困家庭申请低保,筹集善款5000余元。他创建数据分析学会,坚持每月一次讲座,每周一次理论及编程讨论班,获数院、经管、生科等学院老师支持,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雷思勉:十里长桥,逐梦一生,一切都是因为热爱

      雷思勉,共青团员,土木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以总绩4.87在桥梁系排名第一,并保送直博,连续三年获上海市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曾获2017年卓越工程师先锋行动“先进个人”称号。在校期间共获国内13枚竞赛奖牌共7个一等奖,包括全国第七届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第七届上海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特等奖、第三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等。他积极参与科创活动,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国创《爆炸荷载下悬索桥动力响应及损伤过程分析》并成功结题、在712所课题《水润滑轴承数值仿真软件开发》项目中独立开发三款计算软件。雷思勉同学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前行,纯粹坚定科研心,深沉执着桥梁梦。

张晓申:追求卓越,为同济医学的发展而奋斗

      张晓申,中共党员,医学院2013级本科生。该生勤学努力,成绩优异,成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一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国家级奖项。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一作11篇,SCI总IF=41.3,并且参编教材一本。任核心期刊《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审稿人、英文编辑。共获学术奖项2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5项,院校级奖项15项。201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访学。以优异的成绩和创新成果入选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培养,主持申报“Bio-sketch医学绘图软件开发”项目,荣获“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一等奖,随同济大学访问团前往延安大学进行创新创业成果交流,并在苏州科技园、杨浦创客100、同济创业谷公开路演,社会影响较广。

二、研究生

李东:科研之路,一路前行

      李东,中共党员,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级直博生,师从张增星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博士期间总计发表SCI论文17篇(总计影响因子147.247),其中一作论文8篇(总计影响因子89.682)。获得校级奖项四项,被评为同济大学学术先锋。提出了场效应光电子晶体管和可编程非易失性光电子存储器概念,实现了器件光电转换,逻辑运算与信息存储功能一体,研究结果被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Nanotechology(影响因子:38.986)以及国际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2.712)、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2.124)等上,被同行高度评价为重大的突破,并相继被各大相关媒体杂志报道。目前被特聘为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竺映波:传播医学“心灵膏方”,穿梭顶尖学术殿堂

      竺映波,中共党员,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生。在读期间创建“上海十院心理科”公众号,一年内发表原创科普25篇,多篇阅读量10万+,总浏览量超258万次,后台回答读者提问近300次。多次进行线下科普活动、公益讲座。在“知乎”平台进行医学精神心理学科普,文章浏览量13万次,8千人关注,2万8千次赞,1万6千次收藏,8千次感谢,后台不断收到感谢信。受邀出版心理科普图书一本,当当网好评98.9%。科普文8次刊登于《新民晚报》,心理问答刊登于《上海大众卫生报》。受邀在《北京时间》直播科普阿尔兹海默症,8.2万人次观看。2013年、2014年两度赴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院进行暑期科研学习;2016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拔,公派赴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进行为期18个月的联合培养博士学习。共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 10篇。

相阳:全面发展的地震工程青年学者

      相阳,中共党员,土木工程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骨干成员,发表SCI、EI、顶级国际会议和核心期刊论文26篇(第一/通讯作者17篇),研究成果得到世界权威专家高度评价。注重研学致用、服务社会,为国内外多项大型重点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017年,获得Liu Huixi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cholarship Award(该奖项每年全球范围授奖人数不超过10人)。同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特别研究员资助金(资助金额约人民币52万元)。此外,还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奖学金等近十项市级、校级和院级奖励及荣誉。相阳不仅在专业上表现突出,还注重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参演了反响热烈的大型学生话剧并担任男主角,组建了自己的学生乐队并担任吉他手和主唱。

追求卓越学生提名奖

一、本科生

何睿:以家国情怀筑造未来智能城市

      何睿,中共党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3级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勤奋努力,连续四年排名专业第一,规划方案曾获全国专指委竞赛一、二等奖。多重身份,学业之余兼顾团学联主席、班长、校友会副团长、党支部副书记、志愿服务等工作,甘当无私奉献的学生骨干。心系桑梓,本科期间通过组织实践项目,用所学回馈家乡。为了更好的理解中国城市问题,她走访了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展开调研,扎根祖国大地。作为未来规划师,她将个人梦想与家乡发展、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立志成为拥有家国情怀同济天下的卓越规划师。

黄菁华:绿济万家,境化于行

      黄菁华,中共党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现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她热心公益,创立“绿色苗圃”小学宣讲精品课程,曾担任“绿济万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志愿活动负责人,带领团队摘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被评为上海市“校园绿色大使”及同济大学优秀志愿者。知行合一,开展社会实践,将环保知识带入社区,获得上海市“知行杯”暑期社会实践二等奖。致力党建工作,完善细化党员发展体系,联合开创“学优示范团”——新生入党启蒙平台。学习成绩优异、综合发展,获得钱易环境奖学金(全国21名)、同济大学一等奖学金、格兰富创新环保奖学金及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在校期间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共30项。她坚信党员心中无小事,将青春实践于社会服务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与专业知识能力匹配的担当。

林远飞:做无悔青春的志愿者,做笃行致远的汽车人

      林远飞,共青团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13级本科生。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排名前2.5%,曾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和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同舟逐梦”优秀学生奖、2017年同济大学年度人物提名奖;曾任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团学联主席、新生班级辅导员,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称号;积极发扬同舟共济精神,创立个人公众号“远飞带你飞”分享学习资料,总阅读量突破20万,获评同济大学十佳个人公众号;并曾作为学生代表,向同济大学辅导员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培训班分享学生经验;在校期间在大众中国、蔚来汽车等企业实习,多次代表学院前往法国、德国交流。在他身上,体现了新一代同济汽车学子的品质:笃行致远,追求卓越!

二、研究生

王一喆: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且行且探索的交通创业人

      王一喆,中共党员,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现任创新创业学院+1培养模式班班长。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首届同济好班长、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连年获得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各项奖学金。

      他致力于创新创业,学以致用,目前已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雏鹰计划资助、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创星一等奖和同济大学创业谷梦想助力基金最高资助额等多项创新创业资助。进军交通领域关键赛事——中国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并夺得冠军(特等奖),挑战第三届滴滴全球算法大赛斩获初赛冠军、决赛亚军,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不同团队获得包括7项国家级、8项省部级在内的二十余项科创竞赛奖项,以实际行动努力追求知行合一。

李树:争做中国机器人事业排头兵

      李树,共青团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获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世界八强、技术挑战赛四强;世界机器人大赛仿人机器人接力赛冠军;世界机器人大赛标准平台组第二名;2016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二等奖;在2015-2018连续四年获得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公开赛全国冠军;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优秀学生标兵称号,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现申请发明专利两项;现任同济大学机器人足球队队长;任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组委会技术委员,他连续4年进行中国机器人足球赛组织及技术指导工作,推动了中国机器人足球事业的发展,并在成为该组别RoboCup国际组委会第一个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影响力。

杨屹沐:崇知尚艺,赛研结合,追求卓越

      杨屹沐,中共党员,2015级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在读研究生,工业设计方向。在研学期间,申请至米兰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双学位项目。无论在本科期间还是研究生学习,她都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赛研结合,勇于创新,出于对设计的热情与对专业的执着,在学生期间就创作了将近90多件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外二十多个专业类竞赛奖项,其中获得包括德国2018年IF Design Award、2017年IF Design Talent Award、Asia Design Award、美国IDEA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及全国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等等,部分作品于2017年米兰设计周展出,并拥有4个实用新型专利。在研学期间,成绩位于班级前列并连续两学年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在学习与实践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上海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