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施东正:同济毕业回乡带领贫困户养殖致富

2016年11月17日深夜,海拔2000多米的昆明东川区铜都街道达德村,寒风萧萧。施东正一行四人蜷缩在车里,静静地等待天明。为了让村里的贫困户按时领取健康的鸡苗,他们从脱温室里把鸡苗抓上车后,深夜三点出发,赶到了达德村委会附近。

像这样的夜晚,施东正经历了太多,为了让村民们按时拿到鸡苗,他都要提前到达指定地点。这个同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为什么会为村民发鸡苗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艰难的创业路

出生在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中河村三股水小组的施东正,2012年从同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作为大山之子的他,为了带动村民致富,毅然回到家乡。施东正将自家的老宅改造成鸡舍,又通过网络和书本学习养殖技术,拿出所有的积蓄5万元,又东拼西凑借了11万元,在村里围起了30亩左右的围栏,接通了水电,从广西进了2000只土鸡苗,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原来三股水小组有40多户人,现在只有10户,还有两户家里都是老人,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去了。”施东正对村里的情况进行了摸底。他准备把村子里闲置的土地都用起来,夏天种水稻和红薯,冬天种绿肥和白菜,并聘请2名村民、1名工人帮他管理鸡场。

由于经验不足,施东正在给小鸡脱温时没能缓慢降温,最后只成活了300只,损失2万元。东川区科协领导知道此事后,从工作经费里挤出5000元补贴了他,并在养殖技术方面给予支持,介绍他认识了养殖专业户张树芬,并帮助他完成脱温工作。此后,他每一批都只进1000只,一个月或两个月进一次,再没有损失过。

鸡养出来了,销售又成了问题。他在东川城区新桥河设了个销售点,一次拉20至30只过去卖,有时一天一只都卖不出去,但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今年以来,正常时每天能卖10多只,每千克60元。”施东正说。

生态鸡养殖走上了正轨,但三股水不通公路,靠人背马驮,成本高,他没有因此致富,带动村民致富的梦也更显艰难。但他心里想:“农村经济总要有人来做,为什么许多村子漂亮房子都建起来了,村民还是要出去打工?如果在村里也有不错的收入,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施东正计划利用村里水源好、空气好、土地资源丰富、河滩广阔等优势,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养鱼、养牛、养羊、种有机蔬菜,由村民们统一养殖,然后由他统一销售。把整个生态农业循环起来,然后再搞一个河谷旅游开发,让城里人来沙滩上捡石头、山坡上采花、田里体验种植,实现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不但能留住村民,还能搞活农村经济。

2014年,他成立了清河立体生态农业协会,并于2015年被选为东川区农技协联合会副秘书长。 


坎坷的扶贫路

2015年12月,施东正在东川区科协和东川区特区管理委员会的牵线下,在芋头塘建立了同济大学生“鸡倌”养鸡示范基地,开始走上扶贫之路。基地占地100亩,涉及20家贫困户的林地。基地的建设不单单给贫困户带来经济收入,也让农户明白闲置的资源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收入的。基地的建设为当地贫困户创造了就业机会,建设期间为20家贫困户带来5000—8000元不等的收入。

基地的主要功能,一是为贫困户示范标准科学养殖,二是为贫困户培训养殖技术,调动贫困户的养殖积极性。每年免费培训贫困户4期共计600余人次。

为了让更多村民享受到科技养殖的成果,带动更多人富裕起来。2016年10月,施东正分别参与到东川区铜都街道和阿旺镇的扶贫攻坚战中,为铜都箐口、奔多、野牛、李子沟等13个村民委员会免费发放6万多只鸡苗,涉及贫困户2768户;为阿旺镇芋头塘村免费发放4000余只鸡苗,涉及农户150户。为摸清贫困户的养殖能力,他带领基地职工一家一户走访,实地查看是否有养殖地点,是否种有粮食,是否有劳动力等等,并结合实际情况为每一户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为了发给贫困户最好的鸡苗,他开车前往大理南涧县购买无量山乌骨鸡苗。为使贫困户养好鸡,在鸡苗到户前10天,他还聘请当地超过5年养殖经验的专家免费培训农户,并发放养殖手册。

在铜都街道发放鸡苗的过程中,为把鸡苗快速健康地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施东正积极对接村委会,对于交通好的村一户一户送到家;对于交通不便的村送到离村最近的地方,一切对接好后,他便带领员工通宵抓鸡,赶在村民前到达指定地点。在发放箐口村和野牛村鸡苗时,他和3名员工在车上度过了寒冷的夜晚,目的只为第一时间把鸡苗发到贫困户手中。在奔多村发放鸡苗的过程中,突然下起了雨,为了不让鸡苗淋雨,他想把车开到一个能避雨的地方,结果车陷到泥里,不能动弹。他和员工只好先把鸡苗转移到能避雨的地方,才设法把车推出来。“幸好鸡没被雨淋到。”全身湿透的他开心地说。

每个村的鸡苗发下去三天后,他都要组织员工回访,了解贫困户的养殖情况,并提出适合每户的养殖管理方法。在回访奔多村樟木箐小组时,由于下雨路滑,车到不了村委会,他们只能步行六七公里到农户家一一回访;在回访箐口村一贫困户时,农户说他家的鸡苗死了4只。他一看,是农户用背篓把鸡罩在林子里,晚上被活活冻死了。他耐心细致地教给农户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类事件了。在回访中,施东正不只是简单地了解鸡的情况,还和贫困户沟通交流,鼓励他们科学养殖,积极面对生活,逐步解决困难,走上致富的道路。

在对鸡苗的脱温、运输、发放过程中,施东正都尽量选择贫困家庭的人。在发放鸡苗过程中,他共带动贫困户就业8人,每人每月收入2500—3500元。同时,他还积极为各乡镇的脱贫工作建言献策,今年10月被铜都街道聘为产业扶贫顾问。

在整个扶贫攻坚战中,施东正不仅做培训、发鸡苗,还积极为贫困户拓展市场,搭建平台。目前,他正筹备在昆明开一家铜都脱贫拓展店,创新模式,邀请贫困户入股,决心把该店办成宣传东川文化和销售东川地区农产品的体验店。设计中的体验店60—100平方米,以展馆形式,四周摆放东川铜都街道各村、协会、合作社和企业的产品和相关介绍,展馆中间做开放式厨台,顾客可以喝着东川的茶,品尝洋芋、面条和原味鸡汤,看着馆内的“东川风景”,体验东川的美食和文化。该店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休闲氛围,为顾客提供轻松的休闲环境,为他们带来东川的天然享受。让客户在店中就能闻到东川的乡土气息,切身感受东川农特产品品质,从而达到宣传东川及产品的目的。通过东川之窗平台的搭建,把消费者和东川农村、农户直接连接起来,让农户种养出来的农产品直接进入消费者的厨房,实现订单生产。

“我想通过物联网技术让消费者在东川之窗就能看到李子沟村洋芋种植过程,看到鸡倌土鸡养殖基地发生的一切,看到鸡的生长环境,看到箐口村的风景,紫牛的甜杏花,让消费者通过东川之窗能形象地体验东川之美,宣传东川,吸引消费者来东川旅游,为东川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人富不是富,只有大家富才是富,施东正用行动兑现着自己当初的诺言,用理想和智慧加入扶贫的大潮中。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选用Chrome浏览器
Copyright © 2013 www.tongjiren.org     同济大学校友服务系统    沪ICP备14041928号-1
友情链接: 同济文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