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新闻网】“同济天下法治论坛”举办: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9日电(黄艾娇 许婧)同济大学28日举办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首届“同济天下法治论坛”,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沈德咏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和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上海市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上海政法系统有关人士,上海和全国各地法学界知名学者、法律实务界人士、同济大学师生等200余人出席论坛。

  沈德咏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坚持以权利为本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他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治社会的坚强政治保障,要全面贯彻《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与时俱进完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强化公民权利保护意识,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加强权利本位的理论研究和普法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制约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法治社会建设良好氛围。

  崔亚东在致辞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最佳方式,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法学界的责任和使命。他表示,此次论坛为在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上海法学会将与同济法学院和专家学者一起为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方守恩表示,举办此次法治论坛对于学校推动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加快法学学科建设,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济大学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学校坚持德法兼修,不断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将不断推动学校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同济力量。

  论坛上,清华大学王晨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季卫东教授、复旦大学孙笑侠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张志铭教授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报告。

  季卫东以《秩序的可计测性——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律的科学观》为题,探讨在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他从如何通过法律克服权力的任意性这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意识入手,回顾了法律和技术对此的回应,引出了计算法学和法律信息学。他提出,一方面随着通过法治的轨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法治全覆盖,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的进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将出现数字全覆盖的情况。在法治和数字全覆盖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不仅需要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强,还需要在数字全覆盖的情况下形成元算法。

  王晨光以《国家治理与疫情防控》为题,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国家行动引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析了我国在疫情防控中所反映出的治理能力,同时指出了我国在国际协调能力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法律人需要自觉加入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建设当中,并且提出了建设性、创建性的制度和机制。

  张志铭以《现代法治话语的闭合、开放与自洽》为题,提出法治思维应当包括构建法治话语的思维和践行法治话语的思维,分析当今中国法治话语的构建及其与“现代法治话语”的紧张、现代法治话语的共识与闭合和普适性与特殊性。他认为,法治作为全球意识形态及合作共治理念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当作为善治的正当性符号。对此他提出,当今中国法治话语构建的完善应当满足自洽性的要求。

  孙笑侠以《历史与未来:当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视角》为题,通过生动的人物和历史叙事描绘了清末时期外交与法制、国家治理中的国际交流与融合等情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清末法制近代化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初阶段。他用“国家的法律,相当于是一个自然人的道德;人以德取信于人,那么国则依法取信于世界”作总结结束了生动的演讲。

  此次论坛活动是同济大学深入学习习总书记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繁荣发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完)

链接:http://www.sh.chinanews.com.cn/fzzx/2021-05-29/87804.shtml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选用Chrome浏览器
Copyright © 2013 www.tongjiren.org     同济大学校友服务系统    沪ICP备14041928号-1
友情链接: 同济文工团